母亲有四个姐妹一个哥哥,但彼此已经一年多没有见面了。
一方面是距离较远,一方面是年龄大了,亲情还在,但身体情况不允许,而且难得有聚在一起的机会。
人老了,就会身不由己,受子孙各种情况的限制。
只能平常打个电话,聊聊各自的身体,偶尔回忆一下过去,姊妹之间说点贴心的话。
我有时候想,对我们“80后”这代人来说,与亲戚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,甚至称不上“熟悉的陌生人”,而到了下一代人,就大概断了联系。
80后:没有长辈的相互走动,两代人的亲戚关系注定渐行渐远!
记得小时候亲戚之间还是很亲热的,平常走亲戚真的是亲人见面,说话都透着一股子亲热劲儿,哪怕家里不宽裕,也要炒几个菜吃顿饭。
当然也有是非,有恩怨,但总还有“血浓于水”的意思。
我后来想这大概跟社会环境有关,在那个年代人们还受限于身份,流动性不大,亲戚、宗族、血缘关系就是很强的纽带,关系好是对彼此都有利的一种选择。人总是天然知道趋利避害。
而等到世界进入电脑和互联网时代,交通越来越便利,人们如水一样流动起来,土地不再是根本,居住地也不会几十年不变了,那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自然不同。
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物质上的东西决定精神上的东西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
贫在闹市无人问,富居深山有远亲。
从古至今,趋炎附势是人之常情。年轻时候我还有些愤世嫉俗,后来就想明白了,人性是自私和功利的,这是人之常情,没必要计较。
一个人要是穷困潦倒,就没有亲戚朋友了,大家都怕被你连累到。如果他富裕,他担心你沾光;如果他不富裕,他害怕你拖累。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虚弱不堪,只能顾好自己。
何况越是穷人越有攀比心,越要面子,哪怕亲兄弟之间都是以富为荣,以穷为耻。何况关系更远一层的亲戚和朋友呢。
每个成年人都必须理解这点,理解了你才接受,否则就给自己找不痛快了。人生如戏,不能太当真。
与其悲叹世态炎凉,人情冷暖,不如让自己富有起来,宁可让人锦上添花,不要让人雪中送炭。
关系的本质是互相需要,没有这个基础,关系自然就淡了。
无论亲戚还是朋友,都是这个逻辑。有时候别人默默远离,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,而是他觉得你对他没有用了。
所谓人走茶凉,社会就是各种关系,关系是需要利益维持的,感情只是润滑剂。
比如说很多人做生意,貌似朋友很多,每天都在外面应酬,但要说真正关系真诚、稳固的朋友,可能一个都没有,几乎都是彼此之间利用的关系。
人这辈子,可以认识几千个人,可以遭遇几万个人,可以跟几百个人有过朋友关系,但真正能够延续到老年的关系最多是四五个而已。
你不妨假设一下,等你七八十岁的时候,谁还能跟你一起蹲在墙根晒太阳?
珍惜真正重要的人,其他不过是浮云而已。
何为珍惜?不是天天在一起,而是愿意把时间耗费在他(她)那里,关心其生活,把其放在心上,盼着对方好。
这就跟“恨人有笑人无”的世俗之情区分开了。
我见过最傻的是什么?就是别人在一个人面前嘲笑其亲友的时候,他还傻乐,跟着一起贬低,却不知道人家实际上是瞧不起你这个人。
所以一定要知道远近,不要傻得冒泡还自作聪明。人一旦犯傻就薄情寡义,无知者最为自私冷漠,近乎冷血兽类,甚至禽兽不如。这样的人只能敬而远之。
总之,人生苦短,生命有涯,精力有限,朋友并非多多益善,在一个人的生命中,只能保持一定数量的亲友,而有了某些人就自然失去、放弃某些人,因此人生在于慎重选择。
物无美恶,过则成灾。物质是这样,关系也是如此。不过想起上一辈人之间的那种关系,还是莫名有些惆怅。